上海民國老書回收
2020/12/8 9:50:02
詳細介紹
上海老書回收公司專業提供各類民國老書回收服務,中國五千年美術文化源遠流長,一代代優秀的藝術家們,用自己畢生的民主心血創作了一部部傳奇的經典著作,為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寶貴的財富。同時這些經典著作也成為后人們爭相回收收藏的典范。
一、上海民國老書回收收藏方法
題材
首先就是題材,在汪洋的書海中,種類繁多,想要各個都涉及,做不出什么成就的,可以選擇一項兩項,進行收藏,如新文化文學,文革紅色收藏:另外種類選擇時必須考慮自己的感興趣的種類,興趣才是主導
舊書籍收藏入門技巧
品相
品相按品算,從新到舊,十品、九品、八品到一品,品相好壞,價格差異較大,有時差一品,價格就會低一半,品相是收藏的決定性因素之一,建議收藏七品以上,除非自己特別喜歡,或者次書較為珍貴。
舊書籍收藏入門技巧
年代
多數舊書籍年代久,價值就高,比如古活字木印刷刻本,都是極為珍貴的,但是有特殊的,需注意。
存世量
物以稀為貴,存世量少的價個就會高,存世少,其一,印刷數量少,印刷3000本,10000本,其二,由于特殊原因存世少,我國抗戰時期,文革時期存世也會少的
紀念經典書籍
有些圖書是為了紀念某個大的事件偉人出版,一般出版量少,也有紀念意義,價值也是不用言表的,還有就是經典書籍,如紅樓,水滸,金庸集,也是受人追捧的
印刷版本
一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都是受追捧的,特別是期刊,都是收藏第一期,收藏價值比較大,后在刊價值就猛減,一版一印,一版二印,二版一印,二版二印,價值都不同的。
名人信札簽字版
一些名人的信札,或者是名人簽字的書籍,一般存世就比較少了,而且意義比價大,收藏價值也是比價大,
受歡迎度
我們收藏,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書籍升值的,那么,就要考慮受歡迎度,因為,我們不能在買了一屋子書想要出售的時候,才發現沒有要,我們在收藏時應該考慮,現在或未來幾年什么書受歡迎呢,一方面是升值,一方面,就是你不想繼續收藏,或者想賣掉一部分,收藏進行升級,都要考慮是否能迅速變賣出售。
二、上海民國老書回收產品印刷形式
中國古籍的印刷形式有下列3種:①雕版印刷?,F存有確實年代的實物是公元868年刻印的《金剛經》,但雕版印刷發明的時間要比這早得多。②活字印刷。據文獻記載,北宋畢升于慶歷年間(1041~1048)發明泥活字,元代王禎曾用木活字印書,明代中期又盛行銅活字。明清銅活字和木活字所印之書,現尚有不少遺存。③套版印刷。是雕版印刷的發展。書中文字需要有所區別時,例如經和注,或圖畫需用不同顏色印出時,分別刻成同樣尺寸的版,逐次印在同一張紙上即成套印本。先是朱墨兩色套印,后發展到三色、四色、五色甚至六色,并由套印發展到饾版、拱花藝術性很高的工藝技術。據考古發現,套印可能在宋遼金時代即已發[1] 明,盛行于明、清。
一、上海民國老書回收收藏方法
題材
首先就是題材,在汪洋的書海中,種類繁多,想要各個都涉及,做不出什么成就的,可以選擇一項兩項,進行收藏,如新文化文學,文革紅色收藏:另外種類選擇時必須考慮自己的感興趣的種類,興趣才是主導
舊書籍收藏入門技巧
品相
品相按品算,從新到舊,十品、九品、八品到一品,品相好壞,價格差異較大,有時差一品,價格就會低一半,品相是收藏的決定性因素之一,建議收藏七品以上,除非自己特別喜歡,或者次書較為珍貴。
舊書籍收藏入門技巧
年代
多數舊書籍年代久,價值就高,比如古活字木印刷刻本,都是極為珍貴的,但是有特殊的,需注意。
存世量
物以稀為貴,存世量少的價個就會高,存世少,其一,印刷數量少,印刷3000本,10000本,其二,由于特殊原因存世少,我國抗戰時期,文革時期存世也會少的
紀念經典書籍
有些圖書是為了紀念某個大的事件偉人出版,一般出版量少,也有紀念意義,價值也是不用言表的,還有就是經典書籍,如紅樓,水滸,金庸集,也是受人追捧的
印刷版本
一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都是受追捧的,特別是期刊,都是收藏第一期,收藏價值比較大,后在刊價值就猛減,一版一印,一版二印,二版一印,二版二印,價值都不同的。
名人信札簽字版
一些名人的信札,或者是名人簽字的書籍,一般存世就比較少了,而且意義比價大,收藏價值也是比價大,
受歡迎度
我們收藏,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書籍升值的,那么,就要考慮受歡迎度,因為,我們不能在買了一屋子書想要出售的時候,才發現沒有要,我們在收藏時應該考慮,現在或未來幾年什么書受歡迎呢,一方面是升值,一方面,就是你不想繼續收藏,或者想賣掉一部分,收藏進行升級,都要考慮是否能迅速變賣出售。
二、上海民國老書回收產品印刷形式
中國古籍的印刷形式有下列3種:①雕版印刷?,F存有確實年代的實物是公元868年刻印的《金剛經》,但雕版印刷發明的時間要比這早得多。②活字印刷。據文獻記載,北宋畢升于慶歷年間(1041~1048)發明泥活字,元代王禎曾用木活字印書,明代中期又盛行銅活字。明清銅活字和木活字所印之書,現尚有不少遺存。③套版印刷。是雕版印刷的發展。書中文字需要有所區別時,例如經和注,或圖畫需用不同顏色印出時,分別刻成同樣尺寸的版,逐次印在同一張紙上即成套印本。先是朱墨兩色套印,后發展到三色、四色、五色甚至六色,并由套印發展到饾版、拱花藝術性很高的工藝技術。據考古發現,套印可能在宋遼金時代即已發[1] 明,盛行于明、清。
更多圖片
暫無相關信息.